返回首页

关于天际浩劫剧情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4-09-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央广网福州9月10日消息(记者龚雯 通讯员谢贵明)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今年77岁的非遗传承人郑祥霖来到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五中心小学,指导学生们体验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让同学们乐享非遗文化魅力。

  郑祥霖出生于一个花灯世家,8岁开始便跟着父亲学做花灯。十年来,郑祥霖作为鼓楼第五中心小学的花灯制作老师,正常情况下每周都去学校上一节花灯制作课。

  据介绍,福州花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宋代时与苏杭地区的花灯一起被列为上品。福州花灯中,又以南后街花灯最为出名。郑祥霖说,福州话的“灯”与“丁”谐音,送花灯是福州的传统习俗,寄托人们“添丁”的祝福。

  “这些年,不少老福州的传统习俗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做灯、送灯的人少了。”郑祥霖不愿看到花灯制作工艺消失,想方设法推广花灯文化和制作工艺。

  “兴趣班有三四十名学生,十年坚持下来,已有不少孩子学习了解了福州传统花灯制作。”郑祥霖告诉记者,虽然这种形式不算是真正的“带徒弟”,但已经让他很满足。

  “郑老师的授课,让孩子们知道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传统技艺,还有福州送花灯的习俗。这就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种子’,也许某一天就会开花结果。”福州市鼓楼第五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王晶介绍,学校运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理念,打造“花灯+思政、舞蹈、音乐、美术、科技”系列特色文化课程,并创新编排花灯舞、花灯秀节目,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让孩子们体验非遗文化乐趣,树立文化自信,争做“福文化”传承人。

  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今年77岁的非遗传承人郑祥霖来到福州市鼓楼第五中心小学,指导学生们体验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