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潮来了看“非遗”⑤|归来古代大枪首次走进现代课堂

时间:2024-09-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编者按: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古籍修复再现千里江山、紫砂陶器让茶香氤氲、丝绸再现华服之美、漆扇成为夏日里的小确幸……“非遗”项目如今成为“香饽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相遇,掀起国潮热!在江苏,青年学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着更专业的“非遗”技艺,“非遗”有传人。

  前手如提壶,后手摇辘轳,前手按,后手转,枪杆不离身……9月5日,南京体育学院田径武术馆内,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二十余名学生正两两一组,如古代士兵一般操练着手中三米多长的大枪,进行实战演练。作为该专业新增的一门专业课程,《传统大枪》课程不仅是全国首开,同时也是全国体育院校作为主体传承单位成功申遗的第一个武术类的非遗项目。

  大枪,是古代战场上杀敌制胜的主要军事武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武艺的集大成者。民间武术的一些重要内容,以及许多拳种的发端都始于大枪。南体武术系主任刘靖介绍,“大枪武艺”早在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简称“国体专校”,原址南京体育学院)开办之时便是主要课程内容之一,改造成为“国术国考”竞赛场上的实战对抗项目,大大推动了武术的现代化进程。南京体育学院也成为长短兵运动的发源地。

  然而不久之后,因历史原因,格斗形式的大枪项目在国内的发展被中断。为了不让这项运动就此失传,从国体专校“走出来”的大枪武艺课程被热爱武术的台湾青年王志财等人在台湾民间继续发展弘扬。“中国大陆是大枪武艺的发源地,多年来我一直期盼着能让大枪回归。”王志财说。

  让大枪回归,同样也是王志财的师弟刘靖的心愿。在刘靖的带领下,南京体育学院自2017年开始训练大枪武艺,并多次举办大枪文化交流分享会;2023年,学校组织了第一届国际大枪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并在年底成功举办第一届国际大枪竞赛,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的大枪爱好者、传承者终于在此刻见证了这项武艺的归来。

  在刘靖看来,这项传统武艺不仅可以提升习枪者的体质,还可以磨炼意志,展现“勇毅”“坚韧”的武术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枪士”文化。然而,这项技艺想要真正走进现代大学课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在保证竞技的基础上,确保对战者的安全。“大枪长度在3.18米左右,重量在1.2公斤左右,尽管技术动作不多也不复杂,但应用于两人对抗中,可以演变出很多技术和战术的变化,非常考验人的体力、应变力等。”刘靖告诉记者,除了在练习时需穿戴好头盔和护具之外,所使用的大枪枪头还设有特制的压力感应器,来感知大枪刺来的速度和压力。

  刘靖认为,中国大枪与其他的兵器对抗有所不同,每一个招式都蕴含深意。他举例:“一般情况下,两两对抗往往是对战双方互相格挡,而大枪比武则是通过枪划圈的方式将对手的枪拨开,顺势进攻。一个动作中既包含防守,也包含进攻,非常考验扎枪人的临场应变能力。”

  “因为大枪很重,所以枪扎出去的时候,手抬着特别的酸。想要一击制胜,首先得把步子扎稳,在过招中找机会将对方的力量卸掉,再伺机进攻。”上个学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蒲海江在社团中曾练习过一段时间的大枪,但此次大枪被“搬”上了专业课,几圈实战让他大呼过瘾。“这门课将武术套路里的一些动作变为实战里的搏杀,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武术的魅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吕振东说。

  “今年上半年,南体申报的‘大枪武艺’成功入选南京市玄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现在正在准备申报市级非遗。”刘靖介绍,除了今天全国首开的《传统大枪》大学课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中学也已开设大枪相关体育或社团课程。“借助特制分级的青少年大枪,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加入到大枪武艺的传承中来。”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