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我国的小商贩最害怕的或许不是天寒地冻还要在外奔波赚钱,他们最害怕的应当是城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城管就成了凶恶的代名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见到过太多这样的例子。街边的小商贩只要没在规定的时间内撤离,他们的东西可能就直接被城管收走了。因为过于铁面无私,这些城管在网络上引起了不满。就在城管的事情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时候,农管竟然出现了。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农管呢?
虽然都说我国的社会在进步,但是和社会一同进步的还有我国的物价。由于现如今物价过高,许多打工人的工资无法支付自己的日常开销。因此有不少打工人都辞去原来的职务,开始当起了灵活就业人员,这里所说的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指的是做小买卖的小商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商贩似乎是不赚钱的行业,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卖烤肠的小商贩来说,他们每天能够卖出200个烤肠。一根烤肠按照3元算,一天就能够赚600元。减去每根烤肠0.5元的成本费,小商贩们一天大约能够赚500元。
如果每天都干着这样的工作,一个月的收入就能够达到1.5万,这可比在一些单位打工挣的钱多。小商贩这样的工作虽然赚得多一些,但他们也面临着自己的“天敌”——城管。城管一来,一些在街边贩卖的小商贩是闻之色变。
站在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小商贩似乎是影响了市容市貌,但绝对没有到严重的程度。因此在城管横行霸道的那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讨伐城管的声音。他们认为这些城管不应该死死盯着小商贩不放,因为小商贩这样的劳动人民靠着自己的双手挣钱,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没想到城管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农管就又出现了。
早在2022年4月12日,北京市农业执法系统就亮相了一批农管。他们别在胳膊一侧的臂章有盾牌、松枝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执法的字样组成。农管的出现,其实侧面证明了我国对于农村管理的重视。此前,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也明确指出,要树立包容审慎的执法观念。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也就是说,农管的出现就是为了以后针对农业农村农民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处罚以及管控的人员。相关部门明确表示,我国的任何农民都是执法对象。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的机构应该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从这项制度中,我们不难看出农管和城管一样,都有收缴执法对象财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一些农民的做法不符合规定,自身的财物可能会被收走。这样的农管制度早在2021年就进行了试点。
2021年时,北京市农业综合执法总队就开展了46.99万次相关检查,在这些检查中共查处了违法案件3568起。成立这样的机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可以保持我国农业的整体环境。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一线城市来说,农民相对较少,因此相关事件也会比较少。
对于一些城镇化率比较低的城市来说,农管的管辖范围就会重大不少,执法任务也会非常重。在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也确实需要农管的存在,但是网友们说了,需要农管的存在不代表农管能够无法无天。
曾经的城管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些城管仗着法律法规给予的规定,在执法的过程中进行着非人性化的操作。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对的。因此在农管出现之后,许多网友们纷纷呼吁,千万不要让农管变成城管的样子。
城管与农管的出现,本质是为了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在维护城市秩序和农村秩序的过程中,农管和城管确实起到了作用。在城管管理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了许多弊端,那就是有时候城管过于严厉,影响了一些小商贩的日常生活。希望未来农管不要变成城管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