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苦水运久矣中部大省“黄金港口”来了

时间:2024-12-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据湖南日报消息,12月24日上午,湖南省港航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项目——虞公港一期工程正式开港运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宣布开港并调研港口运行情况。

  虞公港一期工程投资12.48亿元,新建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泊位4个。项目陆续投运后,港口通过能力可达到990万吨/年,能常年通航5000吨级货轮,将长江黄金水道向湖南内陆延伸近100公里,使长株潭核心增长极能实现水运“通江达海”,大幅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为湖南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放大发展优势提供了新平台、注入了新动力。

  开港仪式前,毛伟明一行来到虞公港码头平台现场,查看港口平台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情况。毛伟明指出,虞公港项目是湖南打造“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港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一期工程开港运营为契机,加快完善铁路专用线、疏港公路、水上综合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压茬推进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加快打造“江海河”“铁公水”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不断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持续擦亮“城陵矶港”品牌名片。

  解读:作为世界上运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内河航道,长江是贯穿我国东西部的水运大通道。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南想要“出海”,用好这条黄金水道至关重要。

  “湖南湖北同属长江中游省份,但两省港口运输量相差甚远。”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蒋作斌曾在《湖南日报》刊文中指出,虽然有湘江航道过境,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水路交通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客观上制约了长沙乃至湖南的发展。

  数据显示,湖南拥有的通航河流和通航里程,居全国第三、长江中游六省第一,但水运物流业长期在业界不太“显眼”,从运力上看,今年前11个月,湖南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不足湖北和安徽的三分之一,仅相当于江西吞吐量的6成左右。

  一直以来,湖南省内经济中心与水运枢纽之间存在“错位”——坐拥长江沿线最早对外开放的八大港口之一,岳阳港是湖南的重要外贸平台,但湖南外向型经济的产业布局主要在长株潭。

  从地理位置来看,虞公港位于湘江入洞庭湖咽喉处和“四水”交汇点,北距城陵矶港近87公里,南离长沙霞凝港69公里,位居“一带一路”黄金节点,可将长江水运向湖南省经济腹地延伸近100公里,补齐长沙深水良港水运短板,推动长株潭直接通江达海,紧密连接长江经济带。

  早在2019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方案(2018-2035)湖南建议》中就将虞公港作为全省开放崛起的战略资源,纳入长江经济带港口群规划。2022年,湖南省政府部署“推进长株潭依托虞公港建设深水港,打造成全国内河枢纽港”。2023年,虞公港项目还被列入湖南“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目前湖南大宗货物运输主要还是以陆路运输为主,虞公港则提供了水路运输条件。据测算,虞公港一期工程,特别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后,将为原本在长江丰、枯水中转的腹地大型钢贸企业节约物流成本40%以上;全年可为通过中转的企业客户节约物流成本3元左右/吨,占据同类分流的货物运输业务比重30%左右。

  着眼于未来,虞公港二期计划2025年建成,建设4个泊位,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800万吨;2027年底全面完成12个泊位的建设,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800万吨,配套物流园同步建成运营。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