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探路财商教育:从“钱在手机里”说起

时间:2024-11-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当下人们的日常支付,习惯使用手机“扫一扫”,还常用到“刷脸付”,乃至“碰一碰”。人们出门携带的不再是皮质钱包,取而代之的是一部手机,一旦忘带手机,不仅心情焦虑,更是寸步难行。如果问一个“Z世代”孩子“钱是什么”“钱从哪来”,答案很可能是“钱不是在手机里吗”。这话对,也不对。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对金钱的认识有必要与时俱进,金钱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货币及支付方式的演变是客观规律。货币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缩影,是社会财富的沉淀,它融贯古今、畅通未来,其产生以商品交换为前提,其发展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的交易支付行为,历经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与数字货币等阶段,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科技进步的轨迹。不管是金银锭还是纸钞或数字,尽管货币的形态经历了多次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变。纸钞解放了金银铜钱携带不便的窘境,银行卡和信用卡开创了无现金支付的时代,手机和二维码开启了移动支付时代,面部识别开启了无感支付时代。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等各种新名词、新货币形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普及,电子支付方式越来越先进,让人们目不暇接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主动或被动地拥抱变革。规律的演变开始转变为常识,这个过程就像电报、电影、互联网邮件、手机、共享经济、网购、直播带货、无人驾驶等各类新生事物的出现一样,慢慢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时代大潮中,每个人的反应速度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一些人群需要人们格外关注,并进行引导和帮助。一是孩子,特别是“Z世代”的孩子们。由于电子支付随时随地,他们很可能不仅不认识钱,也不知道钱从哪里来,更不知道钱应该怎么用。因此,可能出现不懂得节约、花钱大手大脚、不加节制地给某个主播打赏等情况。二是老人,“银发族”面临着“科技恐惧”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有半数老年人从未接触手机支付,这在一个连菜市场都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另据调查,从银行网点经营数据看,到访网点的客户中有70%以上都是老年客户,存取养老金是他们的主要业务。因而需要加快构建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三是外国人。为有效破解外籍来华人员支付的痛点和难点,落实支付便利化相关措施和办法,各家金融机构已推出各项便利化措施,优化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体验。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应考虑采取多种方式让货币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提升财商,特别是青少年的财商教育,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强化孩子们的金钱观、财富观。必须给孩子上好“货币”“金钱”“支付”这堂课。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钱,明白钱不是从手机里“刷”出来的,而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取的,并不会从天而降,更不会源源不绝;必须让孩子懂得,钱该怎么花,要克服不劳而获、盲目攀比的不良心态,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

  加强金钱教育,社会各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家长才是第一关。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纸币、硬币等基本常识,同时涵养认知,培育习惯,让孩子真实体验挣钱、攒钱、花钱的过程。比如:带着孩子一起去银行网点办理存取款业务,亲眼看看银行的样子;去超市购物,拿纸币去结账;去社区举办的跳蚤市场、二手市场实地体验,增强对货币用途的感性认识;整理收藏品,顺便给孩子讲解纪念币、邮票背后的故事;去家长的单位参观,看看父母辛勤工作的场所;去红色教育基地或者边远地区和农村,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让孩子自己管理压岁钱、零花钱,引导他们做好记账工作;鼓励孩子多做家务、整理物品,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引导孩子看看《逆行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优秀影视作品,用剧中故事潜移默化地进行财商教育。

  当今,一些经济、金融主题的博物馆也是学习货币知识的好场所。许多博物馆甚至金融机构等,都开展了财经素养或“金融服务进校园”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货币的历史变迁,了解货币背后的故事。比如,交子的产生背景、近现代纸币发行历史都是很好的青少年财商教育内容。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给孩子讲讲和“钱”有关的那些事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引导孩子会“识”钱,从小事做起,从管好小节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品德,这将是他们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

  加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规避风险的能力。当今,做好理财的观念深入人心,学习挣钱并让金钱增值的教育,势必贯穿每个人生命的各阶段。稳定的财富观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既要了解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股票、债券、衍生品等相关方面知识,也要熟知刚性兑付、预期收益率、风险与收益、流动性安排等术语,面对众多诱惑,更要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是俗语,更是客观规律。

  做好财商教育,金融机构也有责任。针对不同的人群,各家机构可以结合各自的经营特点做好金融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在做好针对性服务的同时,努力平衡好安全和效率、成本和收益等之间的关系。在银发经济背景下,试着去一点点地消弭老人的数字鸿沟。利用银行网点转型升级的契机,抓住“流量变留量”经济的特点,尝试开展跨界融合,为各类群众包括孩子们提供识别人民币、防范假币、反洗钱、投资理财等金融知识的指导与启发,并就虚拟货币、非法集资等开展知识普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居民、企业存款双双缩减钱去哪了? 下一篇:没有了
随机推荐 更多>>